我們無法脫離社會、人群思考。
我們身在社會中,受社會影響,也影響著社會。做決定時,判斷時,相干的,應一併思考。
我們身在人群中,各式可能的分類中,在某些角度方向上享受著並承受著相同的什麼,此也應一同慮及。
像是後藤新平在統治臺灣時所用的策略,生物醫學式的,將整個臺灣視為一個有機體,加以研究、調查並制定出適地性的方針與政策。
同時,對於這些多元的認識,也能幫助我們面對等者、不等者。
社會在初始的狀態上是不可能等的,但為了達到立足點、機會的均等,我們必得先認識、瞭解並承認差異的存在。
不是說站在一個中立、中性的角度上,運用中立、中性的思考便能達到平等。
消極性的不作為,另一面而言就是在積極性地維護既得者。
我們要深入認識多元致其核心、周遭,並讓多元都有相似發展的可能,再造多元。